94.6%受访者期待完善针对三孩的公共服务
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人们也更加关注三孩时代的公共服务问题。现在很多公共服务还没有跟上三孩家庭的需求,比如带多个孩子出门乘坐公共交通仅免一名儿童车票,在选择亲子套票、亲子房间时只有“两大一小”的选择。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7%的二孩家庭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带两个孩子出行只有一个孩子享受优惠的情况,89.9%的二孩家庭受访者表示公共服务不到位,给自己带来了困扰。94.6%的受访者期待完善针对三孩的公共政策。
受访者中,家有二孩的占73.8%。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9.2%,二线城市的占45.3%,三四线城市的占20.5%,县城或城镇的占3.9%,农村的占1.2%。
83.7%二孩家庭受访者遇到过带两个孩子出行只有一个孩子享受优惠的情况
家住杭州的肖云(化名),是一名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她感觉现在带两个孩子外出,会在出行和娱乐上遇到一些不便,“比如看电影,有的电影院可以免两个孩子的票,有的就不行”。
“一些景区门票、公共交通车票,都有类似的情况,只能免一个孩子的票,另一个孩子哪怕年龄很小也需要购票。”肖云说,会尽量选择去两个孩子都有优惠的地方,“有的公园以前规定,一个大人只能免费带一个孩子,现在改了,儿童都可以免票,这对于两孩家庭来说就很方便”。
调查中,受访者觉得在游乐场所(70.8%)和公共交通(66.8%)上,针对三孩的公共服务还需要加强,其他方面还有文博景区(47.4%)、酒店入住(32.4%)等。
现居江苏无锡的马丽丽(化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也发现,现在带孩子出行经常会遇到车票、门票只针对一个孩子免票的情况。“年前的时候,带孩子去海洋馆,两个孩子身高差不多,但一个孩子可以免票另一个需要买儿童票。乘坐地铁也是,只能带一个1.3米以下的孩子,另一个需要买票。有的景区比较好说话,看孩子身高不到1.2米就不收门票了,但有的还是会要求买票”。
调查中,83.7%的二孩家庭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带两个孩子出行只有一个孩子能享受优惠的情况。89.9%的二孩家庭受访者表示公共服务不到位,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带两个孩子坐火车时,也只能免一个孩子的票,这种情况我倒是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也没法抱两个孩子坐在我身上。”马丽丽觉得像景区门票等只能优惠一个孩子,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其实景区儿童票不贵,进入景区后我们带孩子吃喝玩乐,花销也比门票高得多,但总会有被区别对待的感觉”。
94.6%受访者期待完善三孩时代的公共服务
肖云说有时为了方便,会自己开车带两个孩子外出,“多买一张票没有多少钱,但我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免票,另一个购票,会让孩子觉得被区别对待”。
万玉(化名)是湖北恩施一家民宿的老板,她表示,目前家庭房主要的配置是一大一小两张床。“主要还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房间内放两张床就差不多了,一般两孩家庭入住会安排两个孩子睡在一张床上”。
“随着放开三孩,我们也会考虑客人的入住体验和舒适度,专门安排一些更大的家庭房。”万玉说,日后这类需求增多,会考虑设置4人乃至更多人数的家庭套房。
“现在鼓励年轻人生育,公共服务也需要更新。”马丽丽认为抚养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带两个孩子出门,公共服务还大多是针对一个孩子的,这些看上去零碎的小麻烦,也是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的”。
调查中,94.6%的受访者期待完善三孩时代的公共服务。具体说来,73.4%的受访者希望多子女家庭可以根据出行人数自由选择家庭套餐,65.2%的受访者建议将一孩的优惠政策推广至三孩,50.4%的受访者希望无论数量,对儿童均提供优惠。
“抚养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日常生活,都是不轻松的。虽然生养孩子是每个家庭的自己选择,但希望社会上的公共服务充分考虑多子女家庭的需要,多提供一些便利。”马丽丽说。
“从放开二孩以来,现在二孩们也慢慢进入到学龄阶段,学校、社区、公共空间、商场设施、服务人员配置的规划上,都需要有及时向前规划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教授分析,现在的公共服务措施,比如家庭房,依旧是按照一个孩子来设置的,总体来说是相对滞后的。在旅游景区、宾馆、公共交通设施上,都应该推动建立儿童友好型的模式,“比如可以在一些五星级景区率先试点,在某些评估上予以加分,以此来鼓励他们多向儿童和多子女家庭倾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层面,更多的是高品质的需求,服务的内容和覆盖范围也更为广泛。”文军认为在三孩时代,需要不断增加提供有品质的专业社会服务的人员,“我们也要考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后,家庭内部结构的变化。年轻的二孩父母,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父母儿时的成长经历,会影响他们对下一代的抚育。所以对家庭内部的规划、应对以及育儿知识的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会福利政策需要保障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茅诗意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