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从小就为过敏体质所扰,只要一运动流汗,身体多处部位皆会出现红疹与搔痒,直到中学开始皮肤出现红斑,就医才确诊为轻度异位性皮肤炎。每每遇到天气冷热变化剧烈、环境空气质量不佳,或暴露在有灰尘的环境,都让他浑身搔痒不对劲。
“整个人痒到不行,抓到停不下来,甚至抓到全身渗血……”邱先生回忆起一次在大学宿舍打扫,满地灰尘让他全身立刻起红疹,又痒又抓直到全身破皮,让同学都看傻眼。然而,在长期使用传统的类固醇药膏治疗下,邱先生陆续出现胃痉挛、额头皮肤变薄等恼人副作用,经医师检查后才得知其体质不适合使用类固醇,使他曾自行停药,却又陷入反复发作、皮肤搔痒甚至恶化的轮回中。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陷“6大困境”:对类固醇用药最恐惧!
在我国有超过1000万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其中近7成为轻、中度患者。然而,许多患者常因症状轻而忽略就医,或在使用外用药膏治疗时,因疗程过长而难以维持耐心擅自停药,使治疗顺从性达8周以上的患者低于确诊总数3成,恐致皮肤状况复发后更加恶化,更提高细菌入侵皮肤造成感染的风险。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因一生皆需与该疾病共处,在治疗过程中,最常面临这“6大困境”:
1. 类固醇药物恐惧症
2. 不了解疾病与正确用药
3. 对于医病沟通缺乏信任度
4. 容易忘记用药
5. 局部性的治疗相当耗时
6. 经济负担
其中最难解的问题,就是患者对于使用类固醇药物的抗拒。由于大众对类固醇药物普遍抱持恐惧,害怕用了副作用会伤身,不用痒感又难以忍受,常常使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面临“接受治疗”与“副作用”之间的两难抉择。
新型外用药膏取代类固醇 可阻断中、轻度皮肤发炎发痒因子
皮肤科医师指出,轻中度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局部搔痒、避免复发,传统上常会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3~5天的急性期症状。然而,多数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担心类固醇使皮肤变皱、变薄等副作用,是导致治疗顺从性不佳的主因。
异位性皮肤炎虽难以根治,所幸医学持续突破,目前已有全新作用机转的新型非类固醇外用药膏“磷酸双酯酶4型抑制剂”(PDE₄)。可帮助年龄在3个月以上的轻中度患者,有效阻断皮肤发炎因子,减缓搔痒难耐症状,不仅更安全,亦可取代类固醇外用药膏,做为轻中度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稳定控制、长期治疗的新选择。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除了可选则外用新药,作为长期治疗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劳擦乳霜、乳业等保湿剂来保养皮肤,维持皮肤水分避免过度干燥、脱屑。
“更重要的是不要放弃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可依照自身病情定时与医生讨论调整治疗方式并顺从医嘱,有很大机会能让皮肤恢复到几乎和正常人一样光滑,达到稳定控制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