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以酷热开场,对所有在户外活动的人都是挑战,无论你是跑者、通勤族、园丁、工人,还是参加球类活动的孩子。热伤害专家Susan Yeargin提醒:提早准备与改变行为,是避免中暑的关键。
高温时段活动风险高
一天中最热通常落在上午10点至下午6点。这段时间太阳强烈、气温高,身体会因为气温与太阳辐射而吸收热量。地面也会加热,加上湿度,让身体难以透过流汗散热。
即使只是慢跑、遛狗或割草,身体都会产生内部热能。当外头已经很热时,你的运动会进一步增加身体热负荷。跑步或骑车强度越高,产热也越多。尤其是工作者,因缺乏弹性休息,风险更高。
身体虽会适应热,但有极限
一般人约需两周适应高温,这期间身体会增加排汗、提升血液循环、保持盐分来维持水分。但这并不表示你能应对更极端的热浪。
例如你可能习惯摄氏27度,但若突然升高到35度,身体仍无法应付。特别是季节初期高温与湿度的组合,更容易导致热伤害。
老年人与儿童风险更高
年长者心血管功能与出汗能力下降,且口渴感不灵敏,更易脱水或中暑。有些人也较不愿或无法前往避暑地点。
儿童的高温适应速度可能比成人慢几天。他们散热较依赖皮肤散热而非排汗,易皮肤发红。虽然他们会喊热,但不一定知道何时该停下活动,大人需多留意、提供休息机会。
最重要的高温安全建议是什么?
1.选对时间活动:想避免中暑,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开最热的时段。将运动、家务、户外工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或找有树荫的环境活动。
2.养成良好补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口渴是身体已经缺水的讯号。水分充足可帮助心脏减压、脑部与肌肉维持功能,也避免流汗功能下降。
3.倾听身体讯号:若感觉头晕、疲倦、发热、无法持续活动,请马上休息与补水。身体会提醒你需要降温,千万别硬撑。
4.选择合适衣物:选择浅色、轻薄、短袖短裤可减少吸热、促进散热。
5.记得安全帽与装备会蓄热:工地工人可能不得不戴安全帽,但运动员在高温下并不一定需要穿着护具练习。而企业也应为户外工作者打造补水区、降温站等职安措施。
6.睡好觉也能降风险:白天曝晒会让身体疲乏,良好睡眠与降温环境(如冷气房)有助于身体恢复,降低隔日中暑风险。
总而言之,热伤害可预防,但需主动调整行为。在酷热天气中保命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