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为什么内向的人较容易得忧郁症?

发布: 2020-12-22 23:41:44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忧郁症
收藏
在社会或工作压力之下,勉强自己理会、参与各种社交(办公室政治当然也是社交行为的一种),让大脑持续处在疲累不堪、过度使用的状态,也是让内向者忧郁的原因之一。“不能做自己”、对自己大脑特质的否定、以及随之而来的“低自尊”,很自然地也会让人心情低落。
早在20年前,欧美国家就完成一连串的研究,认为内向的人较容易得忧郁症;在得到忧郁症的人里面,外向的人会比内向的人容易复原,而内向的人会更容易走向自杀。
为什么内向的人较容易得忧郁症?
我国对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国家慢,现在对“什么是忧郁症”、“我们应该重视忧郁症”以及对忧郁症的去污名化,已经有足够的认知。接下来,“内向的人较容易得忧郁症”,应该可以拿上台面来讨论了。
是的,我们会宣扬内向人格的优势,去写内向人格的种种好处。内向、外向会受到教养、文化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但也有满高的遗传性。“内向”是普遍存在人类的大脑特质,这特质在人类演化上一定有它的重要意义。人类如果只有一种大脑特质,就会很难面对外在世界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现在就是个由“外向”的人主导的世界。外向的人是多数,美式文化与生活尊崇外向特质,又更加重内向者的压力。在现代社会,很容易就会以外向者的自然表现,认为内向者也一样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是不认真学习、不愿意改善自己的缺点。
内向者承受的种种有形、无形社会压力,会让忧郁症容易产生。
我曾经遇到好几位类似状况的“病人”:带着内向性格从小念书到上大学并没有什么问题,安静乖巧讨人喜欢,有一些要好朋友,有正常的社交与兴趣嗜好。但进入职场后,同事之间的“潜规则”,却让她(或他)受到排挤。比如说她不主动聊八卦,也不大参与看日剧韩剧宫廷剧的闲聊,下班喜欢直接回家不找同事吃饭。同事开始觉得她高傲、不理人,让她渐渐成为职场里的“黑羊”与被排挤的对象。如果遇到会针对她且有操纵、煽动能力的同事,最后往往就是被迫离职或来看精神科了。
当然一定有人说,那你就学习、模仿同事的社交行为就好啦。嗯,“内向”并不是疾病,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不过目前有个简单、还算通用的辨识方法,认为“内向”的最核心特质,是在一段社交行为之后会感觉累,需要休息才能恢复。内向的人在充足的准备后,可能可以在半天的社交活动里表现得还不错,但如果晚上要再继续,大脑可能会变得迟钝或反应失当;“外向”的人则是人越多越来劲,甚至深夜还可以约朋友到酒吧跟不认识的异性搭讪。
“外向”是忧郁症患者的保护因子,另个角度来看,内向者的行为模式,会让忧郁症更不容易好:比如说一直待在家里、不跟朋友求助(有些内向者或许朋友也不多)、然后脑袋一直打转。有些(不是全部)内向者会过度思考、过度焦虑、追求完美,最后变成不断想自己的不好,这会造成遇到挫折时,就容易陷入忧郁、也不容易好转。
内向的人在演化上有什么优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封城、社交距离、远程工作,让外向的人觉得很闷,内向的人倒是觉得如鱼得水。是的,最基本的,在古早传染病很难治疗的时代,外向的人容易在外接触、传染疫病,内向的人能轻易自我隔离。内向者的大脑思考模式在某些工作也会有明显好处。不过,现在毕竟是个多数人都要不断接触人的时代,内向的人变得必须去适应时代的变化。
所以,面对“内向的人较容易得忧郁症”这件事情,我们能做什么吗?讲得远一点,了解、尊重“内向”特质,不要把外向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视为内向者也都应该做到。但,要改变社会不是那么容易。有许多研究指出,内向者要融入新班级、融入新职场,都比外向者容易卡关。在内向同学、同事踏入泥沼时,有人伸出援手,或许就能降低日后演变成忧郁症的机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