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东曜药业:行稳至远,解锁国内ADC药物商业化新模式

发布: 2020-12-31 16:17:53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东曜药业
收藏
2020年下半年以来,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可谓风生水起:吉利德斥资 210 亿美元下注靶向Trop-2的Sacituzumabgovitecan-hziy;默沙东引进 Seattle Genetics 靶向 LIV-1 的在研创新 ADC 药物Ladiratuzumabvedotin……全球ADC药物开发浪潮迭起,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了ADC药物研发的热潮,越来越多医药企业扎进ADC的蓝海。其中,处于第一梯队、以ADC药物研发工艺、全流程生产见长的东曜药业(1875.HK)也正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东曜药业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ADC药物领域,并不断推进产品管线。”东曜药业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CEO刘军博士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介绍。七年稳扎稳打、专注研发,为东曜带来了厚积薄发的底气。
东曜药业:行稳至远,解锁国内ADC药物商业化新模式
系统布局产品管线聚焦ADC药物
ADC药物兼具小分子药物的高细胞毒性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相比于传统药物,ADC的给药精确性呈指数上升,明显提高了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特别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根据Evaluate Pharma和BCG的预测,全球ADC市场预计2024年将达到129亿美元,2018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
而来自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ADC市场预计2024年将达到126亿元人民币,2020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2%。
尽管制药界对ADC的开发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其研发的高难度以及商业化生产的高门槛,真正上市的ADC产品却屈指可数。从2000年Mylotarg (辉瑞)作为全球首个ADC上市(后于2010年主动被企业撤市),截止到2020年8月底,全球共有10个ADC药物获得FDA批准上市,国内仅有2个。由此,谁能够承担中国ADC领域 “破风者”角色,受到了广泛关注。
驰骋在ADC研发第一梯队的东曜药业随之“破圈”。
作为一家步伐稳健的药企,东曜药业的产品布局包括了化药、单抗类药物(包括ADC药物)和基因疗法药物,覆盖了中国发病数最高的多个病种,如肺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胰腺癌及胃癌等。
“东曜药业接下来的产品研发,将聚焦创新性更强、门槛更高的生物药,尤其是更具创新性的ADC药物。”刘军博士向记者介绍。
“借助稳中求进的产品策略,我们一方面持续提升自主的研发能力,一方面扩大建设商业生产平台。”刘军博士告诉记者,下阶段,东曜药业将通过强强合作丰富创新药的产品管线,从临床应用上提升药物的创新程度。
多学科交叉解锁ADC药物研发关键
作为2010年归国创业的科学家,刘军博士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化学博士的专业背景。他曾先后在美国贝克曼研究所免疫学部门担任主任研究员,并在拜耳位于美国的全球生物药研发中心(Bayer US LLS)担任资深科学家,归国以后在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创立生物制剂质量部。
“ADC药物研发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就是如何降低其毒副作用,拓宽ADC药物的治疗窗口,”刘军博士向记者说明:“其中如何控制小分子药物的脱落率,这需要熟练掌握稳定的偶联工艺,并结合高水平的理化分析能力的支持才能达到。而现阶段,只有极少数的药企具备这样的能力。”
从2013年布局ADC至今,东曜药业基于严谨、科学的生物分析方法来研究药物分子结构,再不断调节各个工艺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也是刘军博士带领的东曜药业核心优势所在。
不止于此,在刘军博士看来,东曜药业要获得更为明显的竞争力,更多地还要守住在制药全流程生产线上的优势。
“现阶段,我们东曜药业有一个完整的制药平台,涵盖了从单抗生产、ADC药物原液生产、再到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刘军博士告诉记者,一体化生产将药物的质量控制做到最优,有效解决了技术和监管层面的难题。
而东曜在分析、工艺、生产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表现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将公司的ADC药物研发推入了快车道。
“在研ADC药物TAA013,含有曲妥珠单抗及美坦新衍生物,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已经顺利进入临床三期,今年7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2月8日我们公布了I期临床数据,跟对照药相比结果相当好,”刘军博士如此评价:“东曜希望借助在工艺、生产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我们在ADC领域的领先地位。”
顺应外部政策,实现高效商业化
除了快速推动药物研发进展,如何组合公司十年来潜心打造的技术平台和产业链,才能产生最大效益?结合国家药监政策和产业环境,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资源的高效商业化,最终提升公司价值?这是作为CEO的刘军博士更多考虑的问题。
创新药物从早期研发到最终实现上市销售,产业化道路既阻且长,藉由不同药企的专业分工开放合作,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加快药品创新速度,这已成为近年来药政改革的趋势。
刘军博士表示,东曜药业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平台优势和生产平台资源,加强CDMO\CMO合作,“CDMO服务能力也会成为企业现金流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东曜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者。
作为国内第三家、江苏省第一家试点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药企,东曜药业早在2016年就与开拓药业展开了1.1类靶向新药普克鲁胺委托研究与生产合作。
“当时参与竞争的有几家企业,东曜药业的质量标准、团队和管理模式非常符合对方的预期,”刘军博士回忆道:“或者说是东曜的‘品质’打动了对方,现在双方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记者也在走访东曜药业时发现,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75亩),已于2012年建成的第一期工程包括口服制剂车间及针剂车间,和具有500L生产规模生物药中试车间,可达16000L产能的生物药生产基地也已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站在2020年,东曜已经建立起了早期研发、工艺开发、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法规、商业化生产、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布局,有能力与不同阶段的药企进行更加灵活多元的合作。
刘军博士透露,东曜药业自己研发的ADC药物有望在2021年中期开始完全符合GMP(药品质量生产规范项目)的商业化生产。“而这也为我们陆续为ADC药物的委托方提供一体化生产服务奠定基础。”
据悉,除东曜药业在ADC药物生产能力上的布局外,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头部企业药明康德也在2018年在江苏无锡开建“ADC一体化研发生产中心”,公开资料显示该中心规划建筑面积达为6000平方米。
“可以说,市场需求很庞大。我认为,借助目前积累的领先地位,并契合当下药企正处于的风口,东曜完全有能力在生产服务上获得更多的订单。”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