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苏州御生堂老中医许其旺:中医治疗癌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发布: 2021-03-23 15:26:14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收藏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恶性肿瘤40%可以预防,40%可以治好,20%可以长期带瘤生存。”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正逐渐走出“癌症等于死亡”的阴影,与此同时,中医抗癌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苏州御生堂中医馆特聘主任医师许其旺指出:正虚邪实,肿瘤是种慢性病早在35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之病名的记载。而关于肿瘤治疗的最早记录,则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周礼》。及至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对于肿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继《内经》之后,《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着作相继诞生,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发展完善。清末以降,随着中西医汇通,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并且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中医抗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苏州市御生堂中医馆许其旺主任医师,在接受《视角之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定义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这一观点和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事实上,虽然肿瘤在临床表现上是局部病变,现代医学之前也一直以局部治疗为主,但是中医早就认识到它是一种整体正气虚,局部邪湿的全身性疾病。”许其旺说。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因正气亏虚、邪毒内侵凝聚而成,其发生发展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正气不足、毒邪内蕴、七情所伤、气滞血瘀、痰湿凝结等,可以大致归纳为“痰、瘀、毒、虚”四种。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病的基础。“正气”由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活动综合作用而产生,即人体的生理功能,相对于病邪而言则是指人的抗病及康复能力。正气的盛衰不仅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在疾病发生之后的病情发展和转归中,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毒邪内蕴”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病因,所谓“毒邪”,既包括“外邪”如环境污染、食品毒素等致癌因素,又包括“内生实邪”,即肿瘤细胞本身,中医称之为“癌毒”。华佗在《中藏经》中就提出肿瘤是由脏腑“蓄毒”所生。
“七情所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失常。例如“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而“脾气受阻,肝气横逆”则会造成“经络瘀阻,积聚成块”的严重后果。李涌健解释道:“人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内分泌紊乱就会引起细胞突变,从而形成肿瘤。”
“气滞血瘀”是形成肿瘤的重要病理机制。气滞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两者恶性循环致使气血不通,所谓“不通则痛”,瘀血积聚,发为肿块,久则成为癌瘤。
“痰湿”,是人体津液运化失常而停积在人体内的产物。“痰湿凝结”与“气滞血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肿瘤形成发展。
根据对肿瘤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十分丰富,但是始终遵循整体观念,坚持治未病、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基本原则。
“在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是‘扶正’类治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来遏制肿瘤的发展。”许其旺说。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正虚”证候,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脏腑虚弱等,因此根据“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扶正”又有养血、养阴、健脾、补肾诸法,皆视具体情况而定。
广义上的“扶正”还包含“祛邪以安正”之意,因此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扶正”与“祛邪”相辅相成。“祛邪”类治疗方法包括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理气消滞、以毒攻毒等。由于用来攻邪的药物大多会损耗人体的正气,因此医生往往会根据病人体内邪正虚实的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之别,以保证“扶正不留邪,去邪不伤正”。
无论是中医理论、现代肿瘤学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表明肿瘤病程较长,应该称之为慢性疾病。“曾经我们‘谈癌色变’,认为得了这个疾病马上就会面临死亡,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
肿瘤缩小才是治疗有效?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瘤体的表现只是疾病的部分反映。有的患者肿瘤局部缩小了,甚至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但是由于机体无法承受化、放疗的损耗,身体状况极差,生活质量很低,结果寿命也并没有延长。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医学逐渐从以“病"为主,发展到以“人”为主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存质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纳入到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当中,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突显出来。
苏州御生堂许其旺主任经常说,“中医是看‘人’,而不是单纯的看‘病’,它更强调病人的生活状态和远期结果,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才是治疗有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