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浙大团队证实人类单个基因PLD4的缺陷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布: 2025-10-09 21:42:39  |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
收藏

【医线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江耘 通讯员周炜)9月30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研究团队首次证实人类单个基因PLD4的缺陷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阐明其致病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与免疫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此次研究发现了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单基因,为深入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提供崭新视角。目前,科学界已陆续鉴定出30余种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到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存在PLD4基因缺陷。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人类PLD4基因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PLD4基因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中高表达,它们编码一种“单链核酸外切酶”蛋白。这种蛋白就像一把剪刀,能够切割降解出现在细胞溶酶体内的单链核酸。

研究发现PLD4基因缺陷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中,TLR7/TLR9信号通路及其下游Ⅰ型干扰素的免疫响应明显增强,并伴随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

为了揭示PLD4基因缺陷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致病机制及其主要效应免疫细胞群,研究团队构建了相同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结果显示,缺陷小鼠表现出典型的狼疮样表型。多组织炎症分析显示,肾脏是缺陷小鼠受累最为显著的器官,与人类患者的临床肾脏表型高度一致。

研究团队采用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对缺陷小鼠进行干预,发现巴瑞替尼可显著缓解缺陷小鼠的狼疮样表型。巴瑞替尼还在患者来源的炎症细胞中有效抑制了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LD4基因缺陷所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潜在策略。

原标题:研究发现单基因缺陷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