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环球焦点 >

国家医改6年卓有成效 超80%居民15分钟内能到最近医疗点

发布: 2021-01-18 23:04:22  | 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网络新闻  |查看:
本文相关:医改
收藏
基层医改6年投入900多亿 超80%居民15分钟内能到最近医疗点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医院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9月1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介绍,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卫健委着力在解决基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44亿人次
以服务可及为重点,实现基层“看得上病”,2012—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以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基层“看得好病”。庄宁介绍,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96.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0.5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7.1%和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到44.29亿人次。
从2016年开始,招收培训“3+2”助理全科医生17450人,并有82877人获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进一步壮大了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同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推进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目前覆盖城乡居民人数超过13.5亿,保障群众“看得起病”。
2019年全国各级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20元和250元,总体筹资水平是2009年制度建立伊始的5.9倍。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经济保障。
此外,以健康为中心,促进群众“少生病,晚得病”。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9年的69元,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服务项目逐步丰富。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丰富签约内涵,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整合型服务。
“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
为切实解决“看得好病”,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共有118个城市入选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
所谓城市医联体,是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为成员的医疗联合体。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主任医师严江涛教授,通过5G网络视频,远程实时指导枝江市人民医院医生顺利完成一台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为一名六旬枝江心梗患者放入心脏支架,开通“生命通道”。
今年64岁的患者,有10年高血压史。他突感觉胸口闷,到枝江市人民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心脏冠脉造影明确为心肌梗死,必须进行介入手术开通血管。但由于高大爷血管堵塞部位复杂,转诊武汉风险、费用高。经两家医院协商,决定采用中国电信5G网络进行远程手术指导。
武汉的诊室里,汪道文、严江涛面对三台超大高清电视屏,分别投放枝江手术室、心电监护指标、患者冠脉造影实时影像,所有手术过程一目了然,两地医生交流不断。
由于远程医疗对网络延时、带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以往4G技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在手术远程操作中,如果因为网络延时,医生往往看着屏幕隔几秒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可能会出现各种严重后果。而5G的信息发送端、接收端几乎可以完全同步。
汪道文介绍,在5G技术支持下,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与上级医院的专家实时视频,进行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实时手术指导等,未来甚至可以让“远程手术”成为现实。这将更有效推进“医联体”建设,助力分级诊疗,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看病的实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