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在年初偶发皮肤过敏,后来皮肤过敏愈来愈严重,除了得服用抗组织胺,还需标靶药及类固醇。更惨的是药物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糖,慢慢出现。
陈先生有一天来我的门诊,我说既然所有的方法都用了,何妨试试改变洗澡的习惯,只洗重点,不浸泡,让皮肤休息。反正我们的角质层每28天会新陈代谢,新生的皮肤抵抗力比较强,神经比较稳定,有机会脱离过敏。
陈先生像听到天方夜谭一样,完全无法接受我的建议。他认为洗干净是好习惯,不能变更。我花了许多时间才说动他尝试。故事的结局果然如我所料,陈先生改为只洗重点之后,慢慢脱离皮肤过敏,也不必再吃药了。
常跟陈先生来看诊的13岁孙子,听说洗澡只要洗重点,高兴的宣布他也要照办,但是男孩的脸已经在冒痘痘,我反而劝他早晚都得认真清洗
皮肤4大功能
为什么不同的年龄,皮肤保养方法不同呢?皮肤的4大功能包括:
角质细胞生成
皮肤障壁
自然保湿因子
角质层剥脱。
男孩的皮肤障壁功能旺盛(分泌脂肪、胆固醇、神经酰胺,保护皮肤),细菌较易孳生,因而须要适度清洗。陈先生皮肤功能已退化,重在保湿。陈先生坚持年轻时的习惯,才会造成伤害。
疾病和不良习惯有关
赖先生从小家境贫穷,饭桌上菜很少,他习惯每样菜都沾酱油下饭。赖先生事业成功之后,这个习惯没有改,因而摄取过多盐份,50岁就严重高血压,60岁就冠状动脉堵塞,须要作绕道手术。
不良生活习惯和许多疾病有关。例如喝热汤容易得食道癌,吸烟、吃槟榔容易得肺癌、口腔癌。所以医学上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等又称生活习惯病,病因正是日积月累的习惯。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钦斯.伍德沃斯(R.S.Woodworth)说:“习惯是长时间逐渐养成的片段记忆,须要长时间才能慢慢销毁。”习惯不只形塑行为,还会限制思考。例如许多老人过度清洗,皮肤已经受到伤害,仍然固执的认为没洗干净才会生病。
在学校里,老师教育我们要坚持,运用在日常生活,坚持如果变成意气用事,只是为了替心理的执着冠上理由,在历史上更是常见的失败原因。
话说当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前要刷手,在19世纪时并不存在。医师在尸体解剖室解剖之后,直接进产房替产妇接生,造成产妇产褥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医师们认为是病人血中有毒素。1840年代在维也纳的医院,一位名叫塞麦尔维斯的医师,试图在产房实行洗手制度,却受到资深医师抵制。一直到1880年细菌被发现,手术前消毒的观念才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