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轻便好用且成本低,但也为人类带来环保与健康的长期影响。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塑料微粒充斥在人们生活环境中,不但影响生殖内分泌系统,各种研究也显示,塑料微粒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行为,包括情绪、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等。
胸腔专科医师表示,塑料微粒是指直径或长度少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是由塑料制品因常期曝露于风、浪和紫外线下,而分解或变形的塑料碎片,这些塑料微粒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水域生态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体积小,塑料微粒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或贝类误食,进而进入我们人类和动物之间的食物链。
学习力、记忆力、情绪都可能受影响
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和行为,像是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行为、情绪、学习能力、记忆力等。一项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的动物实验显示,塑料微粒会透过饮用水进入体内,积累在大脑等器官,导致全身性发炎反应和脑神经退化,如记忆力下降、孤僻、焦虑、忧郁等情形。
穿透血脑屏障 造成脑损伤和行为紊乱
另外,有研究显示,聚苯乙烯微粒和奈米颗粒存在大脑中,与行为模式的改变和大脑质量下降相吻合;这凸显了塑料微粒的神经毒性,及对大脑功能的潜在影响。接触塑料微粒还会对胚胎的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胚胎发育阶段接触塑料微粒,可能对大脑造成长期影响;而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更显示,塑料奈米粒子可穿透鱼类的血脑屏障,造成脑损伤和行为紊乱。
医师提醒,这些研究揭示,塑料微粒会对行为和神经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哺乳动物有潜在危害,目前,塑料微粒对人体行为改变的影响,相关研究仍有限,主要集中在“人体细胞和动物试验”层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但众多研究已告知世人:拯救环境与健康,减塑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