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保护手段结合 成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关键

发布: 2025-08-04 22:59:43  |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liag  |查看:
本文相关:基因编辑技术
收藏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实习生周思彤)新一期《自然评论·生物多样性》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保护手段结合,将成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关键。

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流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核心。传统保护措施虽能增加种群数量,却无法恢复已丢失的基因多样性,其自然恢复往往需要数千年。

鉴于此,研究团队表示,博物馆的百年标本可提取已丢失的基因变体,经编辑后重新引入野生种群。“辅助适应”策略还能从近缘物种引入关键基因,类似农业中番茄植入芥菜抗寒基因、栗树获得小麦抗病基因的模式。

不过,该技术存在多重风险: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产生脱靶效应,基因多效性在研究较少的物种中难预判,“选择性清除”可能降低基因组多样性;公众质疑和监管滞后也构成阻碍。

专家强调,基因编辑无法替代传统保护,需在栖息地恢复、反盗猎等措施使种群回升后使用。它虽非“万能药”,但在气候剧变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当下,为濒危物种存续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补充工具。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将成濒危物种“救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