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环球焦点 >

人工智能的最大威胁:丧失思考能力的年轻一代

发布: 2025-06-30 23:21:44  | 来源:华尔街日报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人工智能的威胁
收藏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2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的最大威胁:丧失思考能力的年轻一代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最近警告员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他们的岗位。这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但其实毫无惊人之处。从印刷术问世以来,科技进步总是在消灭某些职业的同时催生更多新岗位。真正的危险在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AI)可能会造就一代不会思考的年轻人。

正如贾西所言,AI发展意味着员工将减少“机械性工作”,增加“战略性思考”。未来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AI工具,更重要的是能提出运用AI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他们既要开发AI模型,又要探究其局限性。这些能力要求的认知水平,远高于当前许多白领从事的重复劳动。

但就在AI日益精进之时,年轻大学毕业生可能正放弃思考。人类大脑发育会持续到25岁左右,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强壮,思维也需要不断激发和挑战。但科技尤其是AI的“认知外包”现象,正在阻碍这个发展过程。多项研究表明:手写能激活大脑学习中枢,帮助儿童认字识词;手写笔记通过强迫信息整合与优先级判断促进记忆发展。而键盘打字时,信息往往左耳进右耳出。去年一项研究对比大学生手写和打字时的脑电活动,发现手写能激发更广泛脑区的高强度神经激活。

这不禁让人思考,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电脑是否合理。如今很多大学生和高中生都用电脑做笔记,而能自动总结课堂会议的AI工具可能很快会让记笔记彻底消失,最终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少。

当AI能随时提供答案,还有什么必要记忆信息?关键在于大脑无法在空白处建立知识联结,无中无法生有。除非主动思考,否则创造力不会凭空产生。科学家发现,当大脑连接看似无关的概念时,高频脑电活动会突然爆发,产生顿悟时刻。     

正如一位教授对《泰晤士高等教育》所说:“机器文本有种难以言说的平淡气质——没有明显缺陷,但也毫无亮点。”另有教授称,AI论文充满“看似合理实则空洞的陈述”。更可悲的是,学生可能因头脑空空而无法识别这些智力垃圾。(作者阿莉西娅·芬利,林悦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