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全国第二个偏头痛关爱月。近日来自全国的偏头痛专家齐聚南京,共话如何提高偏头痛认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从左向右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董钊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医师、国际头痛学会理事于生元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陈春富教授
偏头痛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典型表现,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医师、国际头痛学会理事于生元教授指出: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严重影工作、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21种共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偏头痛患者每年生产力下降最多可达89.2天。经测算,2023年中国由偏头痛造成的间接社会经济损失高达10718亿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三叉神经血管理论。”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陈春富教授认为,“简单来说,偏头痛的‘源头’在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当三叉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被激活时,会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其中关键的“幕后黑手”就是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会导致血管舒张、血浆外渗,进而引发神经源性炎症。疼痛信号沿着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一路传递,最终抵达大脑高级皮层的疼痛中枢,于是患者便感受到了剧烈的头痛。”
偏头痛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女性是偏头痛的“重灾区”,成年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4倍。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激素变化。女性体内的CGRP水平本身就高于男性,而月经周期、妊娠期、围绝经期等阶段的激素波动,会进一步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门槛”,使女性更容易发病。如果女性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频繁头痛,很可能是月经性偏头痛在“作祟”。
“CGRP是近年来发现的偏头痛治疗新靶点,CGRP是引发偏头痛的‘核心信使’,而 CGRP 受体拮抗剂就像‘刹车装置’,能从源头阻断干坏事的血管炎症和疼痛信号传递,能够快速且持久地缓解偏头痛及相关伴随症状,而且按需服用可减少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不会产生MOH,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陈春富教授说。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董钊教授透露,解放军总医院正在牵头开展偏头痛领域全球最大的真实世界研究,计划入组人数将15000例患者,其中3000例将针对 CGRP受体拮抗剂(吉泮类药物)开展专项研究,在今年6月召开的美国头痛大会上会分享阶段性研究成果。
调查显示只有52.9%的偏头痛患者到医院就诊过,于生元教授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患者对偏头痛认知度不高,靠忍、靠药店买止痛药治疗;另外就是患者在医院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医生就给开点止痛药,导致患者转为自我药疗解决问题。“
为了提升各界对偏头痛的关注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联合倡议发起了中国“偏头痛关爱月”;于每年的5月份集中开展“偏头痛关爱月”系列公众科普以及患者关爱活动,并将5月27日作为“偏头痛关爱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教育和义诊活动。
于生元教授提醒,偏头痛患者若频繁头痛发作、止痛药效果变差,别再 “硬扛” 或 “乱用药”,直接在小程序上搜索“头痛防控地图”即可查询到距离最近的头痛门诊,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头痛门诊就诊。
原标题:偏头痛关爱月丨偏头痛别再 “硬扛” ! 专家呼吁及时到头痛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