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为避免感染,大多数的民众都宅在家,不敢外出运动,小心活动量少、走路少、晒太阳也少,恐隐藏着骨质疏松的风险。有许多女性银发族,检测骨密度时,真的发现血液中的D3减少,专家从“外表4大特征”看出自己的骨质是否已流失。
一般民众长期不运动,骨松机率恐更高!通常骨质密度大概在20~35岁时,会达到最高峰,然后再慢慢衰退,很多人常常因为腰酸背痛无法提重、楼梯爬不动、愈来愈疲累,甚至跌倒才发觉竟然骨折,因此躺床一病不起,后续逐渐失能。
除了银发族外,中医师提醒,成长发育的转骨时期,一定要储藏骨本,好好的培养骨质密度!若成长期运动少、阳光日照也少,又或者因为过度减肥、缺乏营养素,地基没打好,骨量不够,到了30岁后骨质开始慢慢往下降,骨质疏松就可能提早报到!
有双下巴小心!脸上“有4大特征”=骨质流失中。
另外,肌力跟气血有关,容易疲劳的族群,代表力量开始往下走。吴明珠举例,譬如男生出现肾阳不足的情形,雄性荷尔蒙比较少,就会连带影响骨骼发展,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慢性病患者,因为会服用很多药物,例如:气喘用的类固醇,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骨质密度。
骨质密度需经过检查,但碍于疫情,有些人担心就医,没有机会进行骨质检测,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测过。王伟勋指出,骨骼力量有没有削减,可从“外表的变化”观察,脸部骨质35岁后开始改变,骨质流失会导致颜面骨萎缩,骨头撑开脸皮的范围减少,所以皮也会变松,皱纹增加,形成“脸部老化”,脸部会出现法令纹,眼角细纹以及眼袋也会出现。
▲从脸部小细节也能探究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前兆。
除了外观,年纪也是一个参考!有一研究以亚洲8个国家中,800名女性为对象进行调查,指针显示,年纪大、体重轻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高,但她也提醒大家,人不是只有骨头,还有心血管,曾遇过一名90岁阿公怕太瘦会骨松,刻意吃重一点,再三呼吁“别矫枉过正!”
想提升骨密度,负重运动最合适,膝关节好的人,可以进行阶梯运动。假如膝盖不好,可参考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华尔街上班族的方法,坐在椅子上,单脚抬高锻炼股四头肌,顺便训练股内侧肌,两只脚轮流练习做8次,一次约8秒钟,一天做3组,增强骨骼跟肌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