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是高血压、脑中风的元凶","心脏病人应该控制盐分的摄入","糖尿病人应该减盐",等等。这些"恶盐警告"的提倡已经由来已久。
20世纪50年代,来到日本的美国人达尔博士在鹿儿岛和青森一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鹿儿岛的居民平均每天摄取14克食盐,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0%。随着地理位置向北移动和食盐摄取量的增加,高血压也逐渐增多。青森人的每日食盐摄取量约为28克/日,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40%。由此得出:"盐分=高血压的元凶"的结论。
接受了这样的调查结果,从1960年开始,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开始了减盐运动,之后又扩展到日本全国。由于进行了这些运动,我们大家才得以有幸吃到减盐酱油、减盐味精和减盐干梅子等食品。
那么,高血压减少了吗?没有!非但没减,反而有增加的倾向。就像前面提到的,现在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了5000万人。
生命的祖先在30亿年前的海中诞生,并长期在海里生存,3亿年前,一部分的生物到陆地上生活。在那以前是在海水中栖息,从海水中吸收全部的营养,到陆地上以后,身体的水分就变少了。为了防止变干,来到大陆的生物要用海水维护身体,这就是血液。血液也称为血潮,舔一舔,味道是咸的。不单是血液,泪、鼻涕等全部的体液都是咸的。也就是说我们身上的60兆个细胞,即使是现在也像浮在海水中一样。
由于呕吐、腹泻、异常出汗、水分摄取不足等原因,陷入脱水状态时,喝普通的水,并不能被胃肠充分吸收。当然,60兆个细胞也不能充分吸收水分。由于脱水,与血液及体内的水分一起丢失的还有盐分,如:钠、钾、氯、镁等,其中以氯化钠(Nacl)为主。饮水时,由于增加了水分,体内盐分的浓度就变得更稀了。这时,身体会自发地反抗这种变稀的过程。这种反抗也称为"自发脱水"。因此,尽管是在脱水状态下,如果饮水,也会再次引起呕吐、腹泻等排水反应。
进行海水浴时,身体变得苗条、变得清爽,感到说不出的心情舒畅。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在海水中,即使受伤,也不易化脓。在欧洲,有用海水或泥沙放在身体上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即塔拉索疗法,"塔拉索"在希腊语中是"海"的意思。
在海里出生,又经历几十亿年大海的养育,现在,人体血液的渗透压(盐分等成分的平衡)与海水极其相似。要说盐分对身体没好处,这种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
当然,盐分不足会危及生命。过去,在闷热的天气,矿井里的矿工干力气活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了盐分而引起痉挛,造成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沉痛的教训,使得我们现在在干力气活时知道注意补充盐分。
美国的泰勒医学博士做了有关无盐食物的人体试验。实验第三四天时引起了食欲不振,第五六天时感觉全身倦怠,第七八天时引起全身痉挛,并停止了实验。
如此看来,与过多摄取盐分相比,盐分摄取不足一直是威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