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用药的字面意思是针对病症用药,得什么病就得用专治什么病的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治疗疾病对症用药是关键
对同一种疾病发挥同一种作用的药物种类较多,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做到对症下药。用药适当,事半功倍:用药不当,不但于病无补,反而会延误治疗,带来不必要的毒副作用,也浪费了药物。
如果是单纯性的感冒引起发烧头痛,可以用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安乃近中的一种来服用,这样可以起到退热止痛的效果。如果是感染性的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引起的发烧头痛,单服退热止痛药是没有用的,必须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情况来选用药物。如过敏体质的人.就不要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肝脏或肾脏有病的人,就不能用或慎用对肝脏、肾脏有损_的药物。在用药前.首先对疾病的性质、轻重有所了解,明确的诊断是用药的依一。除非是慢性病或旧病复发,自己对疾病非常了解之外,一般都须去医院请医生检b.作出明确的诊断后才能用药治疗,决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症状就主观随意用药。
常见病的对症用药注意事项
一、牙病、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流感会引起毛细血管充血,最危险的是毛细血管充血发生在牙床上,导致毛细血管断裂,引发全身血管发生渗透现象。心血管和脑血管虽然不会断裂,但会不断向外渗血,引起出血性中风和梗塞。流感病毒对肝脏和肾脏也有不利影响。因此,有牙病及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病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
二、要特别注意不能用阿斯匹林治流感。流感病毒侵害血管,使血管变脆,不断向外渗血。如果流感患者服阿斯匹林,将加重毛细血管出血和其他血管渗血。因此,不能用阿斯匹林治流感。
三、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服用退热药。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武器。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体内的流感病毒毒力将逐渐被削弱。如果你能忍受这种高热,心血管系统一切正常,那么最好不要服药退热。可以采用冷水加醋浸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同时用另一块毛巾沾醋水擦手脚,热度就会慢慢退下来。否则,当机体利用高热与病毒抗争时,你却服药急剧退热,破坏了自卫本能,则有助于病毒肆虐。
四、要特别注意卧床休息。流感病毒侵害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些勤劳主妇常在感冒发烧时还照常洗衣做饭,结果使病情加重。因此,患流感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两天。休息得越充分,康复得越快,反之亦然。
头痛、发热不可乱用解热止痛药
头痛只是一种症状,但头痛脑热不算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头痛的后面往往潜藏着许多疾病,如:
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由上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头痛发作时,除非十分明确认识到自己是感冒头痛,可以自购非处方药的解热镇痛药,一般的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发热使用退热药,使体温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谓人所共知,但有些人并不理解,发热从另一角度讲,并非坏事。
发热,不仅告诉患者已经有病在身了,同时,不同的热型是某些疾病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杀灭细菌与病毒,所以,感冒发烧,如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
因此,不应一有发烧就盲目使用解热药。
中药小秘方驱逐红眼病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
据最新资料显示,“红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神经麻痹,严重时引起四肢瘫痪等症状。目前有很多人在出现 “红眼病”症状时自行用药以期缓解症状,殊不知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眼药水很多都是只具有润滑作用的抗疲劳眼药水,对“红眼病”没有任何疗效,结果还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从中医来看,“红眼病”是由于感受风邪热毒,侵袭人体眼部引起,所以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尽量忌食烟、酒、海鲜、火锅、麻辣串等辛辣刺激食品饮料。
下面介绍几个中医小药方:
病轻者,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眼分泌物黄白而结。
药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
病重者,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黏结,或流淡血水。
药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治疗腹泻 用药学问多
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对人体有益,如果盲目止泻,对病情好转反而不利。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