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治疗疾病为什么要对症用药(2)

发布: 2012-03-02 14:18:28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Alice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止泻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才是根本。因此,止泻补液的同时,切勿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应从调理饮食入手;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可选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及镇静剂等等。
 
  止泻剂服用过量,可引起腹胀、便秘、假性肠梗阻。感染性腹泻服用止泻剂,可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菌痢病人服用止泻剂常影响肠道对细菌及毒素的排泄,使毒血症状加重,病程延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用止泻剂,可诱发中毒性结肠及肠穿孔。
 
  对症用药抗感冒
 
  上述症状通常5-7天可自行消退,即感冒有自限性。即使是流行性感冒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最迟也会在一星期内痊愈。
 
  健康人偶尔患感冒,不必去医院看医生,更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去药店选购相应的非处方药物,对症治疗,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那么,应该怎样选药呢?
 
  以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症状为主。可选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复合制剂,如双分伪麻片、双分伪麻胶囊、双扑伪麻颗粒等。
 
  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合制剂,如扑尔伪麻片、伪麻那敏片、伪麻那敏胶囊等。
 
  以咳嗽等症状为主。可选用氢澳酸右美沙芬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糖浆,也可选用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复合制剂,如双分伪麻片、双分伪麻胶囊等。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都属于复合制剂,内含多种有效成分。因此,治疗感冒时只需选用一种药物即可。
 
  用药后,感冒一般症状很快会减轻。但是,也可能出现加重情况。这是因为呼吸系统是一系列通道相连的空隙,感染可从鼻、咽扩散入中耳、鼻窦、喉、气管或肺部,发生继发性感染,从而造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感冒超过一星期,上述症状不消失反而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期确诊。另外,如短时间反复感冒,也应看医生。
 
  初春感冒应该如何用药
 
  春季,是感冒发作的高峰期。感冒虽然极为常见,但切不要因司空见惯而掉以轻心或滥用药物。按照中医辩证施治观点,感冒有风寒及风热之别,而所使用的中药也不完全相同。
 
  风寒犯肺: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发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痰白、舌苔白。治疗方法:葱白(俗称葱头)2个、淡豆豉15克、防风15克、桔梗12克、前胡10克、杏仁15克、荆芥6克(后下)、薄荷6克(后下);三碗水煎至大半碗,复煎,每日服两次。
 
  外感风寒,内有积热:病人多因烟酒过度,过食辛辣煎炸食物,又外感寒冷而诱发。表现为咽干、声嘶、头痛、鼻塞、畏寒、干咳、痰黄、舌苔红黄。治疗方法:岗梅根30克、千层纸10克、人参叶9克、蝉衣6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玄参20克、防风2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神曲20克、麦芽10克;饮酒过多者加青天葵10克、葛根20克;三碗水煎至大半碗,复煎两次,日服三次。
 
  外有风寒,内存积食(指饮食不节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嗳气、放屁、大便秘结、畏寒、头痛、打喷嚏、舌苔白腻。治疗方法:藿香15克、厚朴12克、苏叶10克、陈皮3克、大腹皮12克、白芷15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半夏曲15克、桔梗12克、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10克,儿童加布渣叶6克、独脚金9克、麦芽10克,老人加神曲20克;三碗水煎至大半碗,复煎两次,日服三次。或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丸、通宣理肺丸。
 
  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畏寒、全身酸痛、剧烈头痛、眼膜充血等流行性感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切忌常用同一种抗过敏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过敏高发的季节,春暖花开之时,你只能透过玻璃窗与明媚的春天“跨时空”接触。为什么?因为你对柳絮、花粉,或者未知的东西过敏。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大约占人口的20%,它虽不引起身体疼痛,但那种痒实在容易让你在关键场合丢“面子”。这还不算,严重的过敏可能让生命受到威胁。。
 
  引起过敏反应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活性介质,而且其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如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时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服药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以后,须禁用曾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
 
  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会致药效下降,或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则说明该药产生了“耐药性”。因此,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一般在服药三个月后,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可以采用中医药疗法,如中草药、针灸等配合治疗,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