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热点透视 >

有准可依才有“胃”来 无惧癌魔因为有“艾”

发布: 2015-12-11 16:29:13  | 来源:www.xdjk.net  |编辑:现代健康网  |查看:
收藏
全国肿瘤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暨艾坦®上市周年庆在沪举行
晚期胃癌患者如何治疗才能延长生命?新上市的靶向药物疗效如何?该怎么用?如果治疗期间出现身体不适该怎么办?为了更好解决广大胃癌患者广泛关注的问题,近日,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肿瘤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暨艾坦®上市周年庆”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400多位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此次论坛。全国肿瘤专家学者们从多角度、全方位交流胃癌及其它癌种的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分享临床实践用药经验和心得,探讨并发起更优解决方案,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开启重获新生的生命之门。
一切为了患者生命更好地延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全球首个晚期胃癌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晚期胃癌三线唯一标准用药)——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已走过了上市周年的时光,全国胃癌专家共同见证了阿帕替尼引领下的中国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腾飞之路。一年来,阿帕替尼帮助了许多患者走出了病魔的困扰,重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原本只有2个月生命的常州晚期胃癌患者一直生活至今,50多个月过去了,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和影响更多的患者。原本已无法走动的晚期胃癌太极拳老师奇迹般地重拾心头之好,通过授拳将习武之人的坚毅和顽强传达给更多的患者朋友......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病患,大家都在不懈的努力,为了普通但充满阳光的每一天,为了生命更好地延续。
抑制血管生成 “饿死”肿瘤细胞
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诱发的血管新生以及肿瘤中血管网的形成,为肿瘤的后续生长及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就是说,肿瘤的血管是肿瘤赖以生存、发展的营养通道。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退化现有血管,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通道,实现将肿瘤细胞“饿死”的目的。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李进教授在全国肿瘤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上指出:“没有血管的生成就没有肿瘤(血液病除外),正是因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血管靶向治疗的出现,胃癌的研究出现了里程碑式的前进,使得千万标准化疗后无药可医的胃癌患者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中获得生存获益。”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给全球的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曙光。它通过有力阻断血管内癌细胞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阿帕替尼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唯一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阿帕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作为口服药物,它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胃癌靶向治疗有“准”可依
本次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成为国内肿瘤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该共识结合了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Ⅱ/Ⅲ期临床研究的数据及上市后的用药情况,对于最佳给药方法、剂量强度、用药终点、不良反应的管理以及有关防治措施都提出了合理而宝贵的建议。该共识的诞生有助于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安全地应用阿帕替尼的参考准则。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指出:“最新的NCCN指南录入胃癌一线及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三线治疗为空白,阿帕替尼填补了三线治疗的空白。虽然阿帕替尼的副反应相较于其它同类药物较轻并且可预期可控制及可逆转,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卫生发展还存在区域性差异,尤其在中小型的医院或者非肿瘤专科医务工作者对阿帕替尼的药理及临床治疗反应还未充分熟悉,因此《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准则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据悉,阿帕替尼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和试验研究都在积极进行之中,其中,治疗肺癌和肝癌的 II 期临床研究已被国际认可,入选ASCO2014最佳论文集。未来,阿帕替尼将在其它的肿瘤领域继续发挥它精准强效的战斗力,击退癌细胞,为中国癌症患者做出更大的贡献,造福于更多的肿瘤患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