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到来,仿佛能让人一下子就忘却了苦夏的折磨。只不过,秋天除了带来风高云淡的好天气外,某些潜伏许久的“秋季疾病”也悄然而至。尤其是时下秋分已过,气温稍降,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更是给各种流行性传染疾病以传播的契机。
为此,白云山健康专家提醒大家,秋季要谨防以下五种流行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秋天气候转换较快,昼夜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会不断受到或暖或寒的刺激,削弱了抵抗力,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秋季最为好发的流行疾病,体温急升、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头疼流涕等都是流感的常见症状。
面对秋季流感,积极防控才是关键所在,不仅要求要保持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外,还可以饮用有预防功效的凉茶。以白云山星群夏桑菊为例,日常的适当饮用,就能有效应对流感病毒的威胁。据了解,源自清代名方“桑菊饮”的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其配方中的有效部位成分“氨基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生物黄酮”等具有杀灭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株的作用,可用于人的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禽流感的防治。出色的流感防治功效,让白云山星群夏桑菊独家获得了防治流感、禽流感专利(专利号:ZL2006 1000 5382. 2),更被民间誉为“中药达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而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殃及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诱发其他并发症。好在其与大多数流行疾病一样,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防治的目的。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校园中的学生正是其主要的受感染群体。一旦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会在2至3周后发病,伴随着发烧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但若发现疑似流腮,发热或其他上呼吸道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以EV71病毒为首的肠道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而言,只要就医及时,患儿都能痊愈,只有在个别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如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手足口病,白云山健康专家认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除了要养成“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的卫生习惯外,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祛湿类的中药,如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来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
在中医的理论中,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归为湿热疫症,可以通过清热降火,化湿解毒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白云山星群夏桑菊以桑叶、野菊花、夏枯草入药,三者合用即有清肝热及疏散风热等功效,既能除湿痹,又可解疮毒,能有效预防因手足口病而引起的疱疹、皮疹。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属于肠道传染病中的一类,秋季的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为轮状病毒病毒感染。患者一旦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玩具、衣物等物品,就极其容易染上感染性腹泻,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群体。最明显的症状是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脓血便等,也会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
虽然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但民间多用米汤加盐溶液或糖盐水等口服补液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另外,白云山健康专家还指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半生、腐败变质的食品,预防病从口入。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常常会和感冒一起接踵而至。患者在感冒后,自身免疫机能下降,病毒感染易诱发急性结膜炎,出现眼红、眼睑红肿,眼痒、眼烧灼感、流泪或水肿等症状。此外,急性结膜炎还可能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这就要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须遵照医嘱,选用特定的眼药。同时也要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毛巾、脸盆多消毒,避免用手搓揉眼部。
最后,白云山健康专家强调,秋季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场地多为人群集中的公共场合里,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其他人过于亲密的接触,以免成为各种流行疾病的人体传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