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将会以三种方式影响世界粮食供应;任职于哈佛大学研究环境健康的迈尔斯博士说明,由于我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气候的变化,我们所生产的食物数量及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迈尔斯博士于生命科学网上表示,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欲快速地增加粮食产量,只为了供应全球需求,但此时,人们正改变生产食物的生物基础。迈尔斯在2017年2月16日“气候与健康”的会议上发表时说道:“研究人员正关注因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生物和物理变化,以及会如何改变粮食的生产等问题,公共卫生组织也积极倡导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1. 食物的产量:
气候变化最后会使得食物的生产量大量减少,这种状况在全球都将有可能发生;一开始专家认为二氧化碳或许能当做肥料,进而增加粮食产量,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影响意味着粮食的产量会跟着下降,举例来说:研究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造成气温升高,因而降低小麦及玉米等作物的产量,特别是在热带地区会产生这类的问题。
气候变化不只会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甚至会引发虫害,目前,害虫造成农作物损失25%至40%,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这些害虫侵害农作物的范围扩大,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鸟类迁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减少而造成农作物被破坏。
2. 区域性:
世界上大部分的农业地区,也会因为暖化而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热带地区的农业恐怕影响最为严重,全球暖化会让农民难以工作,导致产量大幅减少。事实上,研究已经显示,在热带与副热带地区会因为在某个时段气温过高而限制工作时间。
其他的食物来源,如鱼类,可能会因为海洋温度渐暖,而迁移到极地,造成数量大幅减少。虽然靠近极地地区将因气候变化而变暖,相对的有更长的生长季节,但这些变化都不足以弥补对地球所造成的损失。
3. 粮食的品质:
当粮食的数量和地区性的变化,这些粮食的营养价值就会发生变化,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二氧化碳较多及正常的条件下种植小麦和玉米,他们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生长的作物产生出的蛋白质,锌和铁有大量减少的状况。然而营养素减少,将导致人类在摄取食物过后仍然营养不足;未来,全球有2亿人可能缺乏锌,而且这种状况只会因气候变化而恶化,短期内无法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