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术后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管理能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这套管理系统很有成效,从我们宏观的科学数据来说,这些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以后能得到有效管理的话,可以额外减少30%-4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霍勇教授在最新一期《医道》节目中如是说道。事实上,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术后疏于身体监测与院后管理,才导致疾病再次复发。那么,这套管理系统是什么?它如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由飞利浦联手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打造的《医道》之健康有道系列节目,在这一期讲述了飞利浦携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打造“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提高术后患者自身疾病康复管理能力的故事。
心脑血管疾病家庭关护亟待提升,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践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逐渐取代了传染性疾病,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患者马境治在2006年患上冠心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后很快缓解了病情。10年后,马大爷连续2次感到胸闷,经过医生检查,发现还是心血管出现了问题。及时处理后,患者的症状缓解了。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平教授表示:“该患者的经历不是个案,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在术后因为疏于对身体的监测管理,导致心血管疾病再次复发。”而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患者约2.9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仍居首位。因此,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控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心血管专科之一,除了拥有先进的治疗手段外,还非常重视定期对病患进行随访检查,据了解,其心内科的随访制度已应用多年,主要为术后病人提供定期随访、健康检查、健康管理等。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随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术后管理需求。为使患者在治疗结束离院后也能得到有效关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与飞利浦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共同开发新型应用软件,从而使医生能更好地跟踪病人的康复情况,并及时地给出贴切的用药指导。
飞利浦“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提高术后患者自身疾病康复管理能力
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研发的“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通过互联家庭、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和医院的信息系统跟踪患者术后康复,提高了术后患者自身疾病康复管理能力。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士方晋感叹道:“在随访门诊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患者被医在家中是不做监测的。拥有这套系统后,我可以通过它翻看每一位患者在家测量血压和心率的情况,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提醒和诊断。”
飞利浦大中华区战略和新业务发展、人口健康管理总经理梁建球先生表示:“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在术后很遵从医嘱,但随着身体慢慢恢复,患者又忘记注意饮食、养成良好习惯,这对他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飞利浦携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共同打造“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使病人对自己的状况更加清楚,使病人有主动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和方案。”
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飞利浦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凭借“互联网+医疗”打造的“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结合了双方的优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不仅如此,飞利浦“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 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助力了“健康中国”战略。这正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霍勇教授所说的一样:“未来,我们希望这个模式不仅在北大医院,也能在更多的医院去复制。医疗机构不仅仅不仅仅是治病,医疗的本质是要给别人带来健康,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化。只有这样,我们社会的人群才能更加健康,健康中国才能够实现。”
如今,飞利浦携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打造的“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正帮助着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提高了术后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管理能力,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共同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