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快讯 > 医学资讯 >

殷鸿:正确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解决胃不舒服问题

发布: 2024-01-10 14:37:28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
收藏

随着国家上消化道早癌筛查计划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对胃部问题越加重视,接受胃肠镜检查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在门诊上经常可以碰到病人问:“医生,我得了萎缩性胃炎,这个病严不严重啊?我看网上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它会变胃癌吗?可以治好吗?”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萎缩性胃炎的一些相关常识。

萎缩性胃炎是胃变小了吗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由于胃粘膜腺体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产生一系列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症状,如上腹部饱胀、疼痛,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等,有些还会出现贫血、乏力、消瘦等症状。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腺体的萎缩,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变薄,并不是胃整体缩小了。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相比,症状并无特殊性,还需通过胃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来诊断,病理诊断是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萎缩性胃炎是有可能癌变的

据国内外多年随访资料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手术后萎缩性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能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幽门螺杆菌感染

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吸附在胃黏膜上,局部分解尿素产生氨,氨本身有很大的刺激性,同时造成胃内PH值改变,对胃黏膜腺体产生破坏,最终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2)胃黏膜损伤因子

①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发生。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饥饱失调,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不新鲜食物,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胃粘膜损伤,最终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③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导致炎症发生。

(3)发病年龄

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常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萎缩程度和范围也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癌化”及治疗

1.胃镜随访: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

(1)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接受胃镜随访一次;

(2)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每一年左右随访一次;

(3)伴轻度异型增生者,根据胃镜及临床情况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

(4)伴中度异型增生者3个月随访一次;

(5)重度异型增生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微创治疗。

注意:推荐严重萎缩患者接受色素胃镜和放大胃镜筛查。

2.祛除病因:

胃黏膜损伤的病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因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建议大家及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另外,胆汁反流、药物(主要是镇痛药、抗凝药)、酒精、刺激性食物也都是黏膜损伤的原因,需要尽量避免。

3.药物治疗:

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特效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部分药物值得推荐,比如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元素、中成药制剂及胃黏膜修复剂。

4.中药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及包括肠化及轻度异性增生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可以控制、截断萎缩性胃炎进展,甚至有可以逆转少部分萎缩的案例。

总结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至胃癌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现有萎缩性胃炎,积极祛除病因、改变饮食生活习惯、规律复查胃镜,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都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所以信心也是很必要的,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进展。同时也推荐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指导和诊治。

扬州妙手肛肠医院是扬州市老牌肛肠、胃肠专科医院、医保定点单位,医保报销比例高。医院聘请多位名医专家坐诊,且引入国内外多项高精尖诊疗设备,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专家团队的精心、精细、精准治疗。医院实行男女分诊分治,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服务上的全心全意,为扬州人民提供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