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G. Mishra博士等表示,初经年龄及生育年龄彼此会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它们各自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初经年龄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呈U形曲线:初经年龄太早(≤10岁)和太晚(≥16岁)的女性患病风险会增加。

初经年龄太早(≤11岁)且生育年龄短(<33年)以及初经年龄较晚(≥15岁)且生育年龄短(<33年)这两种组合,她们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比起初经年龄为13岁且生育年龄在36至38年之间的女性是增加的。
过去研究显示,就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言,初经年龄在12至14岁是最佳的,但是这份研究显示,过去研究并没有掌握到初经年龄正常但生育年龄短的女性风险增加的状况。
相比之下,太早进入更年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更大的关系。
中老年妇女的心脏病风险与她育龄期的长短、妊娠时的健康问题是相关的。
一项大型研究显示,除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不良妊娠事件—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出生体重低,与母亲后来的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有相关性。
另一项研究显示,妇女的生育年龄越短,停经后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就越高。
这两个研究结论都显示,在评估中老年妇女的心血管疾病时,应将她们怀孕时的健康状况以及初经及更年期的年龄等纳入考虑。
不良妊娠事件
日前,大型世代研究指出,在评估停经妇女的ASCVD风险时应考虑某些妊娠事件。
N.Parikh博士指出,老年女性如果在过去的怀孕经验中发生不良妊娠事件,则发生心肌梗塞、中风、周边动脉疾病或需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风险也更高 (7.6%比5.8%)。
他们发现4种特定的妊娠事件与母亲的ASCVD相关,分别为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和子癫前症、低出生体重(小于2.49公斤)及早产(婴儿提早3周以上出生)。
研究团队表示:“即使考虑了生产、BMI (身体质量指数) 及社会经济因素,所有发现实质上没有改变。我们的研究支持指南的建议,即临床医生在评估老年妇女的ASCVD风险时应考虑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史。”。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尚不清楚这些不良事件之所以与ASCVD相关,是因为它们涉及了新病理的触发,或者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长期和更严重的潜在心脏代谢风险。
研究作者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是什么潜在机制将妊娠高血压疾病和低出生体重与晚期ASCVD联系在一起。”。
Parikh及其同事警告,这份研究可能有幸存者偏误 (过度关注幸存者导致错误的结论)及回忆偏误 (由于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差异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不过研究团队仍然强调,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足以显示在评估妇女的ASCVD风险时应将怀孕期间的高血压纳入考虑。
评论研究的人也敦促,应规定电子健康纪录中加入不良妊娠事件,并让医师及后续的照护系统能获得此信息。
(该研究是以“妇女健康倡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为基础,包含了1994-1998年招募的大型多种族停经妇女群体。符合条件的妇女曾经有怀孕6个月以上的经验,并排除了过去曾有中风、心肌梗塞或接受过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手术的妇女。)
初经、更年期、生育年龄和心血管疾病
另一份研究指出,从初经开始到更年期,少于30年的女性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相较于生育年龄有36至38年的女性,这些女性在中年发生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初经年龄不会影响这个相关性,但是更年期的早晚则会。
研究人员指出,研究样本主要是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和瑞典的白人女性,这限制了他们研究的代表性。而且,现有数据无法让研究人员考虑遗传因素、早期生活因素、饮食、身体活动和合并症的影响。
研究团队表示:“考虑到初经年龄和更年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建议对于中、老年女性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时,应同时考虑初经年龄和更年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