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在治疗领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运动医学也从中逐步获益,如何促进运动损伤后的快速康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富血小板血浆(PRP)是治疗各种肌腱、韧带、软骨和骨骼损伤的一种新型生物疗法,那么PRP疗法在运动损伤疾病中的效果究竟如何呢?针对这个疑问,我们此次请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毕擎教授,对于PRP在运动损伤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来帮助大家了解PRP在运动损伤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内容摘要:
1、什么是PRP?PRP临床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PRP(platelet rich plasma),中文名称富血小板血浆,其中含有血浆蛋白、血小板等,以往对于血小板的认知主要是它的止血作用,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血小板除了凝血作用外,还会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溶酶体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在凝血级联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起到促进结缔组织合成、再血管化的作用。
2、PRP治疗运动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毕教授介绍,运动损伤很多都是肌腱、软骨、韧带、肌肉甚至皮肤等组织的病变,PRP之所以能够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最关键的原因是血小板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可以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不同生长因子的作用存在差异。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再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可刺激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和再血管化。二者对于因血供减少导致的骨骼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有很大作用,可促进血管再生和增加骨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可应用于疤痕组织,发挥促进疤痕修复的作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可刺激肌细胞和纤维细胞,调节骨骼肌的生长和修复,可用于肌肉损伤后促进肌细胞再生。对于身体不同的组织部位,PRP中的生长因子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还有许多值得继续探索的地方。
3、PRP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PRP应用于运动医学的相关临床研究日趋增加,毕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数据,做出了一些观点总结:
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PRP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注射类固醇。二者短期疗效差异不明显,但PRP长期疗效更好。
对于髌腱末端病,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研究证明,PRP中期疗效要优于冲击波治疗。毕教授表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对于像舞蹈、球类运动导致的肌腱损伤,PRP治疗可达到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
对于肩袖损伤,从PRP的角度考虑,VEGF、PDGF等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再生,可加速损伤愈合,未来通过细胞因子种类的优化来实现PRP的精准化治疗将更具有临床意义。
对于跟腱疾病的治疗存在争议,具体还是要根据疾病类型来判断。跟腱完全断裂一般需手术缝合,且缝合后可能形成瘢痕,可将PRP注入跟腱促进跟腱组织的再血管化和胶原蛋白形成。如果跟腱仅仅是发生粘液样或玻璃样变性,PRP的疗效还是可以肯定的。
对于ACL重建术,PRP的应用可以促进移植物重塑和充分再血管化。
对于踝关节韧带损伤,PRP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踝关节稳定性。
4、PRP助力运动医学的发展
PRP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因为制备技术、使用剂量、时间间隔、注射次数、白细胞含量等存在差异,因此治疗结果不尽一致。有研究表明,不同制备技术得到的PRP释放的生长因子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制备套装的选择对于治疗的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瑞珍PRP在半月板损伤、膝骨关节炎、股直肌损伤、髌腱末端病、韧带损伤、足底筋膜炎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PRP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样也有很多东西值得继续研究。包括PRP的制备技术、注射剂量/时间、注射后的康复指导、注射后的客观影像学分析、贫白细胞PRP与富白细胞PRP的比较等多个方向。如何更好的充分的发挥PRP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临床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PRP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继续助力运动医学的发展。
毕擎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