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郑琪(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多亏家人拖着她来检查,让她“躲过一劫”。
“我好好的,做什么胃镜!”
郑琪的母亲近期参加了我院开展的胃肠健康公益普查活动,在做胃镜检查时,查出了6枚胃息肉并在胃镜下切除了。
母亲自己越想越害怕,于是叮嘱50岁的郑琪也来做个胃镜检查,被她拒绝了好多次,原因无外乎“太忙了!”“能吃能喝做什么胃镜!”。
母亲看劝不动,就让父亲拖着郑琪来到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医生,我平时除了吃完饭后有点胀,没什么其他不舒服,我就是想做个胃镜。”郑琪进门就急着跟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波解释,“我爸拖着我来的,
我妈在你们医院做胃镜发现6个息肉,听说胃息肉可以遗传,现在她疑神疑鬼觉得我也有息肉,一定要让我来……”郑琪显得很无奈。
抱怨里的线索,追问下的症状
这句抱怨让接诊的陈海波主任意识到,这是位有胃息肉家族史,又从没做过胃镜筛查的患者。于是开始询问患者的腹痛情况,很快有了新发现。
郑琪说自己半年前开始经常感到上腹部隐隐的疼,阵发性,虽然不厉害,但是反反复复发作,也影响生活。“因为每次疼得也不厉害,吃点药很快就恢复了,也就没太重视。今天如果不是医生特地问我,我几乎不会想起来还有肚子不舒服。”郑琪担心地说道。
胃镜下惊现“花斑、两个肉球”
“她自己回忆完了我都没怎么说话她就主动要求去做胃镜了!”陈海波主任说虽然郑琪此前一直很拒绝做检查,但是她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年龄、遗传、腹痛间的联系,于是希望能尽快进行胃镜检查。
在消化内镜中心,郑琪做了生平第一次胃镜检查,在胃镜行进中发现,胃体粘膜充血水肿,周边可见一糜烂灶,且胃体下部可见2枚1.5cm的胃息肉,有点像在胃长了两个肉球,表面光滑、有分叶。
如果息肉继续长大,还可能发生癌变,消化内镜中心段光辉主任与郑琪家人商议后,对糜烂病灶进行镜下喷药治疗,胃息肉则经过电切治疗后用钛夹夹闭创面。
钛夹是金属的,会不会戳破肠子?
钛夹很小,大约只有0.5cm左右,在创面结痂后会自动脱落,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有点像婴儿的脐带夹,不会对肠腔造成损伤。
感叹幸好做了胃镜
可是为啥“母子”都长息肉?
回到病房的郑琪知道了自己的胃里居然有糜烂,还长了2个息肉,害怕之余庆幸自己被父亲拖来做检查。
“这个病会传染吗?”郑琪想到母亲查出胃息肉,“我跟她住在一起,怎么会她得了我也得?”
陈海波主任解释,胃息肉的诱发因素有许多:
1.遗传因素:胃息肉、肠息肉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若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有胃、肠息肉、肿瘤病史,则患胃、肠息肉风险明显增高。
2.饮食习惯:这是胃、肠道“夫妻癌”“兄妹癌”“父子癌”的主要原因,生活习惯相近,常年进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增加患病风险。
3.其他因素:基础疾病、高龄、肥胖等都与胃、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息肉究竟会不会变成癌?
“我要是这次不切掉,是不是就得癌了?是不是呀?”郑琪一个劲地问医生。
陈海波主任解释,胃息肉要演变为胃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平均需要10年左右。55岁以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只要胃息肉及时胃镜检查发现摘除,就可以阻断它癌变的进程,避免发生胃癌。
不是所有的胃息肉都会癌变。
40岁以后至少有过一次胃肠镜
特殊情况需要提前至30岁
胃肠镜检查是针对胃肠息肉、胃肠癌较快捷、直观、经济的筛查方法。
找找符合哪几条,把胃肠镜筛查提上日程!
• 恶心呕吐,反酸烧心;
• 吞咽困难,吞咽异物感;
• 腹胀、腹痛、以及腹部肿块;
• 年龄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 经常有腹痛、腹泻、便血、便秘、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 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 吸烟、重度饮酒、经常吃腌制品。
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高危人群,需要把时间提前到30岁左右。